东北网9月29日电 题:伪俄罗斯工艺品的尴尬
一位浙江朋友离开哈尔滨时,想买一些纪念品馈赠亲友,我向他大力推荐俄罗斯工艺品,他却不停摇头:“俄罗斯艺术品,哪里是俄罗斯造,都是我们浙江造.”
听此一席话,我又是尴尬又是疑惑,一连打听几家专营俄罗斯工艺品商店的老板,才知道这已是行内公开的秘密.在哈尔滨,仅仅一条中央大街,赫然挂着“俄罗斯工艺品”招牌的商店就有十几家,却没有一家是真正经营来自俄罗斯的艺术品的.想不到,年年“3·15”,请钟馗、打李鬼,伪品的幽灵,虽然被追打着,却仍四处流窜,为患百姓的菜篮餐桌,还渗透到精神文化领域,如今又在旅游艺术品中插上一脚.
经商之道,诚信第一.卖伪俄罗斯工艺品者,虽然以假乱真,迷惑消费者,短时间里赚个“盆满钵满”,但终究不能欺骗永远.当这一切被证明只是一场骗局时,又有多少信任可以重来一次?对商家来说,消费者应被视作衣食父母,而不是宰一个算一个的冤大头.俄罗斯工艺品店的主要消费者是游客,有研究资料表明,那些拥有着自己独特记忆的外地“冤大头”们,一次遭受欺骗,必定会影响他对这座城市的整个印象,回到家乡之后,每个人的负面宣传将影响一百五十多人.任何轻视、藐视、蔑视消费者智商的欺诈行为,都将以欺诈者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给他.
伪俄罗斯工艺品招摇一时,暴露了市场监控、督察、检测和管理的缺席,管理者是没有练就识假的慧眼?还是眼开眼闭,默认默许?经济学中有这样一条规律,当依靠市场自律解决不了问题时,政府就应当使出“有形的手”来进行调节,遗憾的是,每当市场不理智行为登峰造极、愈演愈烈之际,有关部门敏锐度和控制度总是显得或软弱无力或姗姗来迟.
你输掉了消费者的口碑和信任,你就输掉了全部.伪俄罗斯工艺品的泛滥,是一条百年老街的尴尬,也是一座城市的尴尬.
本网注明 来源:“中外玩具网”的作品,文章版权均属于中外玩具网(广州力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)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中外玩具网”及相应作者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与本网联系删除。
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外玩具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如本网刊载作品有内容、图片、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发送邮件至2355507009@QQ.COM,以便本网尽快处理。